“教会”一词,源于希腊文εκκλησία,意为“聚会”,在古代希腊化国家中主要指城邦公民的立法性议事聚会。《旧约圣经》
七十子希腊文本用以指崇拜
雅赫维的以色列民族集体。在《新约圣经》中,教会指信仰耶稣基督的团体。后世说“教会”含义较广,既可指基督教各派的整个组织,如
基督教会、
天主教会、正教会等,也可指某一国家、某一地区或某一教堂全体基督徒的组织,如英国教会、
耶路撒冷教会、某某教堂的教会等。
教堂亦称“礼拜堂”,是基督教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物,源于希腊文Kryiakon,意为“主的居所”。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,始建造教堂。最早的教堂多由宫殿改建或仿照宫殿式样建造。11世纪有
罗马式教堂,12世纪由
哥特式教堂,15世纪又有文艺复兴式教堂。
东方正教会和其他东方教会还有拜占庭式教堂等。中国最早的教堂为唐代景教在长安所建大秦寺。元代天主教方济各会在大都(今北京)等地所建教堂称“十字寺”。
明万历十一年(1583)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建造教堂,初名“仙花寺”,后改“寺”字为“堂”,俗称“教堂”或“天主堂”。 新教传入中国后,常称教堂为“礼拜堂”,意为礼拜上帝的殿堂。